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

秒速五里米

回主頁

文章日期:09/22/2012 10:24 am

秒速五里米(動畫 日本 新海城)
作為重寫電影分享的第一篇,實在是因它 - 秒速五里米 - 是筆者近幾年來看的影片中最覺窩心的一齣。我也不知重看了多少遍,最為憾的是未能在大瑩幕上觀看。而我希望寫了這篇觀感後,短時間內也不要再看了,因我已察覺影片那種消沉無奈的意識,很有一點感染力。
電影只有63分鐘,是由三個短篇組成,分別為櫻花抄,太空人及點題的秒速五里米。從電影的脈絡看其實可算由兩個苦戀的故事組成。
故事其實只是少男少女相戀卻不能結果的橋段,也不知看過多少這種電影了,但以這種日本動畫方式展示出來的震憾,卻是我從來未見的,他與宮崎駿的清純明亮不同,也不是西方自由慣了的世界所能明白的感情,更不是同樣題材,庸俗的「那些年」,可同日而語。而能用動畫去表達這種非常細緻的感覺的,我相信暫時也只有日本人能做到。(近來因釣魚台事件,中日關係鬧得熱哄哄的,也再一次引証我對日本人的一點體會,他們的確是一個非常矛盾的民族,一方面可以保持和服茶道等極為溫文儒雅的傳統文化,也可以有新海誠-秒速五里米和宮騎駿-歲月的童話等極清純的作品,但又有極為暴力變態和侵略性的一面
作品的畫功非常出色細緻,對日本的景色:JR鐡路站、鄉郊及城市、日常生活景物:空課室、便利店等的描繪都很迫真,而且還好像注入了感覺,對-感覺,整個戲就是充滿了感覺。這種迫真的畫風讓筆者很容易進入影片的世界,就好像站在那裏看著主角在車站及車箱內苦等,一同經歷那種剎那永恒的感覺,這個風雪中的旅程也是最最觸動筆者的一段。
而第二段苦戀的故事卻換了一個角度,由另一位女生去暗戀男主角,這段的感覺」略淡,但也有一些讓筆者回想那些年的片段,例如裝作偶遇的等待、表明心跡前的悸動等,很有共鳴。(從這種種的感覺推測,筆者性格可能跟電影作者也有一點相近的地方,就是很容易悲秋傷春,對周圍的人、事、物都會感慨一番。)
影片最後一段以男主角長大了,投身社會,勤奮地工作,亦有了女朋友後,但仍念念不忘舊情,以至於不能自拔作結。也不知是不是作者誇大了這種感覺,反觀女主角卻好像較能面對,而有了新的開始。當然沒有結果的戀愛,是這故事必然的結局,很難想像主角們最後可以大團完收場,這樣也必然令這作品不能完整。這段是最短的一段,而且大部份是MTV,你只能很專心地看每一個片段,然後組合出主角的經歷,這對觀眾的要求非常高!也是耐看的原因。
另一個影片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元素當然是距離了,你看,甚麼人會對櫻花瓣飄落的速度會有如此細緻的觀察?這種浪漫得令人心碎的情懷亦再一次證明作者確是個感情豐富的人。而人與人的實際距離跟情感距離是否必然成正比?作者好像否定了,我說好像,是從男主角的角度看。的確兩個人會因為很多原因走在一起,身體的靠近未必是心的相近,戀人/夫婦的貌合神離也許是世間最無奈的事之一吧。
這種相戀而因失散以至不能一起的現代愛情故事,對於我來說都有一個難以解釋的地方,就是主角們真的不能找到對方嗎(就像「向左走、向右走」等)?失散的原因是甚麼?是作者故意製造悲情嗎?有可能,但我最後的一點領會是,其實這都不重要了,人生的際遇萬千,有上百的理由不能相宿一生,就算主角們能重遇,也可能有其他人事會阻礙他們(就如「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」,更令人唏噓)。甚至也真的有人會沉醉這種悲情,而不能接受自己能有幸福的人生,但這卻是另話了。
短短一個小時的動畫,卻能拍出這種窩心、細膩、動人、無奈的如詩感覺,值得一再回味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